华体会hth体育官网|2019年中国近代史十大好书评介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25日浏览量:
在刚刚已往的2019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可谓结果丰硕,出书了许多专著,席卷了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学者从差别领域对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的历史举行了差别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富厚多彩的历史面相。本版特简要先容如下著作,以飨读者!《中国抗日战争史》1.《中国抗日战争史》(8卷),由步平、王建朗两位先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书社2019年10月出书。这是一部大型的抗日战争通史著作,充实使用了种种新资料,搜集了当前研究抗日战争史的权威专家,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的方方面面。全书共有8卷,分为8个专题先容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前时期、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历程、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伪政权与陷落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遗留问题等。
该著作将抗日战争史作为中国近代史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并从“大抗战史”的角度即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角度举行研究,并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历史遗留问题的大情况中举行考察,厘清了一些相关的历史问题,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方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阅读梁启超》2.《阅读梁启超》(3卷),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特聘教授夏晓虹著,东方出书社2019年8月出书。该著作主要分为三个专题对梁启超举行了先容,其一是《觉世与传世》,该专题主要就梁启超就文学革命理论的提倡和建构等问题举行了探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梁启超文学革命理论的提倡和建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理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该专题并系统回首了梁启超文学思想的生长历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适合了公共的口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其二是《文章与性情》,该专题主要搜集了梁启超有关的随笔、书评、论文等二十余篇,由梁启超的文章可以反映出其时的人、事、史、论等,既有对梁启超的生平著作的评述,亦有对梁启超有关的文学类观点等的探讨,在一定水平上展示了梁启超的历史面目。其三是《政治与学术》,该专题主要探讨了梁启超在举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亦到场了一些政治互动,甚至从一定水平来讲二者是不行支解的。
它主要体现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知己的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关注、深爱和忧虑。《民国社会生活史》3.《民国社会生活史》(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著,广东人民出书社2019年5月出书。该著作共十二章,对民国时期的劳动生活、衣着衣饰、饮食生活、修建与住房、交通与出行、婚姻习俗、丧葬礼俗、节日节庆、娱乐休闲、宗教生活、社会来往、疾病防治与公共卫生等十二方面叙述了民国时期民众社会生活厘革。
陪同着政治厘革及社会经济的生长,在社会生活等领域亦相继带来了一系列的厘革,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厘革总体来说是近代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并存的一个时期。因此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出现出了“新旧并呈、中西杂糅、多元生长”厘革的庞大图景及厘革中的不平衡的特征。
《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4.《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书社2019年6月出书。清季新政对中国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清季新政的焦点内容就包罗州县革新,它包罗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罗了19世纪末期州县制度的革新,还席卷了对新制度如何建构等内容。
可是,恒久以来,学者对清季州县改制的内容和方式并不看好,大多认为清季州县改制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的内容。基于此,作者依靠富厚的学识和扎实的史料功底,诸如清季的报纸、地方志、时人的叙述等,写成了该专著。该著作共分为七章,对清季州县的政治、经济、司法、教育等诸层面举行了重新考察,作者试图从州县的人事制度革新及与旧制度的纠缠之中出现出清季新政的诸多纪律。
《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5.《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四川大学良好教授罗志田著,商务印书馆于2019年1月出书。该著作主要是以文化的视野为研究视角,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大国转身进入中国的近代的问题。该著作主要是偏重于通论中国古代的诸多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如何向近代转变的问题,且作者主要是以大历史的眼光对具有典型性的大事件举行了叙述。
此外,通过对以往研究著作的书评以及近代的教育和学术等方面的叙述,该著作主要是解决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进而展现了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和在生长历程当中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的问题,即历史生长的纪律性问题。《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6.《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复旦大学章清教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书社2019年2月出书。
“变”是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的主基调,它体现在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其中影响深远且对今天的社会仍有影响的乃是以分科为主的近代学科体系的形成与生长,以致逐渐成熟的一个历程。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学科的变化席卷了其时的物理学、哲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近代学科体系逐渐被人所熟知和接纳,并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受学科分类的影响,中国社会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理念正当性的论证基础,也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学术资源”,改为接纳近代的“知识资源”等。基于此,以近代学科知识生长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近代的历史自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眷注。
该书除了引文外,共分为六章,叙述了在中外文化交流会通的大配景下,来相识和掌握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和谐变奏等。《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7.《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著,上海人民出书社2019年8月出书。
该著作为作者三十多年来研究知识分子的扛鼎之作,为中国六代知识划分立传,不仅可以折射出知识分子自己的变化,亦反映了中国前所未有面临的大厘革。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在一定水平上可以分为社会眷注、文化眷注和知识眷注三种类型,这三种差别层面的人生眷注虽然有一定的区别,可是作为任何一代或者一个知识分子,这三种差别的人生眷注有可能是趋于一致的。基于此,该著作叙述了知识分子的更替和知识分子群体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等问题。该著作既展示了作为个体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又展现了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大转型历程中的群体图像。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影象》8.《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影象》,澳门大学良好教授王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书社2019年3月出书。作者恒久从事于中国社会史、新文化史、都会史、日常生活史以及微观史的研究,作为四川成都人,对成都市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恒久的关注,相继出书了《陌头文化》《茶室》等有关研究近代成都厘革的力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影象》正是继上述专著之后又一丰硕结果。作者以微观史的视角,为宽大读者提供了成都历史、文化及市井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诸如听戏、沏茶馆、逛庙会、节日庆典、革新与革命,以及作为到场上述运动的群体及个体的乞丐、算命先生、挑水夫、剃头匠等为生活而挣扎的现象和问题,展现了成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富厚图景。
《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门户(1840-1949)》9.《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门户(1840-1949)》,胡逢祥教授、王东教授等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出书。该著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胡逢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王东教授、上海世纪出书团体副总裁及编审李远涛及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张文建教授的研究专著。主要是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史学思潮及相关门户演变为研究主线。
论著中主要涉及到了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潮、洋务史学思潮及门户、二十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辛亥革命时期的国学史学思潮、现代科学实证史学思潮、新人文主义史学思潮、唯物史观史学思潮以及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史学及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生长与壮大等。作者对近代以来的史学思潮及门户的演变,展现了相关史学的生长及其影响,并叙述了近代以来在史学思潮不停演变的大情况下所形成的一些史学结果等。《西洋镜:外洋史料看李鸿章》10.《西洋镜:外洋史料看李鸿章》,赵省伟主编,许媚媚、王猛、邱丽媛翻译,广东人民出书社于2019年3月出书。
该著作是由“西洋镜”团队历时八年之久凭据西方报刊整理出来了1876年至1904年西方关于李鸿章的报道,该著作共计二十八万余字,二百余幅照片。在该著作中主要涉及了李鸿章生平的种种运动,例如在其时惊动一时的洋务运动以及看待西方及日本的侵略态度,尤其是在处置惩罚义和团运动期间的种种体现更是生灵活现地展现了李鸿章前倨尔后恭的态度。“西洋镜”团队依据西方报刊整理出来的有关李鸿章的报道,提供了新的质料和新的视角,为读者们提供了李鸿章不为人知的一面,在一定水平上为我们深入相识和出现李鸿章的庞大性提供了一个“他者”的视角。
(简玉祥 作者单元: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关键词:华体会hth体育官网,华,体会,hth,体育,官网,2019,年中国,近代史,在
本文来源:华体会hth体育官网-www.51bogu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