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往事(4)老黄鹤楼下读小学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09日浏览量:
【人老了,就爱回忆。父亲80多岁了,也经常回忆,他把已往的往事写成了片断式的回忆录,写了许多。他说,人虽然老了,但也得干点什么吧,久不动笔,连字也不会写了,影象也模糊了,我写这工具,就算是预防暮年痴呆吧。
我就勉励他写,我以为,老人家的履历,是我们人生的履历和财富,读着这些略带陈旧但却沉甸甸的故事,倍感亲切。】从随县搬迁到武汉,约莫四十年月初。1947年以前,我们全家,包罗怙恃、三个哥哥和我,住在武昌胡林翼路中段(胡林翼路现在叫民主路),租的临街面的两层楼房,二楼住人,一楼门面做香烟生意,柜台生意请人打理。居家的街劈面有条巷子,直通蛇山顶。
7岁的我,天天早上从巷子里拾级而上到蛇山顶,再沿着青石台阶下到西边的蛇山脚下,到大成路小学读一年级,一年四季如此。遇雨雪天气,上下山欠好走,便从武昌古楼洞穿行而已往上学。朦胧记得大成路小学是一处规模很大的学校,它位于武昌赛马场南面的红楼四周,红楼就是现在的辛亥革命纪念馆。
学校内另有古代的石头状元桥,听说古代状元中第后必须步行走过状元桥,以示成材之成就。其时武汉还未解放,学生都穿统一的校服,白衬衣系蓝色领带,号称童子军,每人佩一根木棍,相当于现在的少先队员妆扮。黄鹤楼就在武昌长江边的蛇山上。
在武昌大成路小学念书时,遇星期天,我们几个小同学小同伴便相约,到长江边的黄鹤楼上去玩,解放前的老黄鹤楼不在现在黄鹤楼的位置,它在现在长江大桥武昌一侧的桥头堡四周,此楼原修建在江边,约莫有三四层砖木楼,规模也不大,旁边有个二层木楼,不知是不是附楼,到二楼就可寓目长江景致。厥后得知,清朝同治年间重建的黄鹤楼在光绪10年(1884年)就失火烧毁了,这座木楼应该是1908年在已毁的老黄鹤楼基础上建成的,是纪念张之洞的奥略楼,世人多将奥略楼误认为黄鹤楼达47年之久;1955年,为建长江大桥,拆除了奥略楼;1985年,仿清朝同治年间的黄鹤楼式样,现在的黄鹤楼正式建成在蛇山顶上。
固然,这已是后话了。四十年月,长江中汽船也不及现在的数量之多。
从武昌到汉口,必须乘木划子过江,其时渡江的汽船很少,主要靠木船渡人,火车过江也必须经大汽船渡江。遇风雨天气,必须停渡,水上交通十分未便。江中时而有“江猪子”泛起,江猪子就是现在所说的长江白暨豚。
厥后,家里又从武昌搬到汉口,在汉口长堤街居住,街口相交处为利济路,与之垂直相交的是中山大道。中山大道中心段是六渡桥,十分富贵,十字路口有座高层修建,谓之“新市场”,解放后更名为“民众乐园”。茶余饭后闲暇之余,怙恃有时便带我到“新市场”去游乐看戏消磨时间,长堤街寓所离新市场较远,从长堤街到利济路,再到中山大道,最后到目的地,人多的时候需要乘坐马车前往。
其时武汉时兴的交通工具为马车,车厢里有相对的两排座位,一次乘10小我私家不成问题,倒也宽敞,有车棚,晴雨天皆可使用,车前有两个马灯,供照明使用。用一匹或两匹马拉车,这在其时的武汉算是最大的交通工具。一小我私家或两小我私家,则可乘坐黄包车,由车夫拉着跑。四十年月的武汉没有公共汽车,更没有地铁轨道交通之类的工具。
到了“新市场”,内里是庞大的楼房结构,楼房有五六层高,在那时的武汉堪称一流修建。内里有若干个剧院、影戏院、杂技院,戏院细分另有京剧、汉剧、杂剧等,其时有名的夏菊花则在杂剧院唱,陈伯华则在汉剧院唱,新市场内里人声鼎沸、天花乱坠、堂而皇之,是其时武汉最大最热闹的游乐场所。(插图来自网络,上图四十年月老黄鹤楼,下图民众乐园。
文章未完待续)。
本文关键词:华体会hth体育官网,父亲,的,往事,老,黄鹤,楼下,读,小学,【,人老
本文来源:华体会hth体育官网-www.51boguang.com